手机版
1 1 1

【时代先锋】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赵红艳:无悔的选择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图① 赵红艳(左二)现场指导学生。 图② 生活中的赵红艳。 图③ 赵红艳去SOS儿童村捐款。 (资料图片)

  人物小传

  赵红艳是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12年前因抢救病人不幸感染病毒,导致终身与轮椅为伴。当时,赵红艳才30出头,面对病魔,她没有选择退休养病,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名人民军医的神圣使命,而是始终如一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在2003年的抗击非典疫情中,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赵红艳战斗在一线,不幸感染了病毒,终身与轮椅为伴。然而,她没有选择退休养病,而是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在轮椅上日均接诊120人的奇迹。她说:“我是为病人倒下的,我要为病人重新站起来!”

  重新站起来

  “如果再回到那时,你还会选择冲上去吗?”听到记者的问题,坚定的笑容浮现在她脸上。她说,这辈子她最正确的选择一是当军人,二是当医生,“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还是时刻准备着献身使命”。

  赵红艳至今清楚地记得,2003年4月19日,科里来了一位疑似非典病人,必须立刻隔离。尽管赵红艳不是当班医生,她却如同战场上冲锋的战士,勇敢地走向这位病人,用柔弱的肩膀顶起这位体重90多公斤的老人,在其他人员帮助下,用担架步行4层楼,将病人送进隔离区。

  命运和这位善良勇敢的女子开了个残酷的玩笑。回来后,赵红艳持续高烧不退,也被送进了隔离区。抢救中,由于大量使用药物导致不良后果,赵红艳在出院后的几个月双腿疼痛无法站立。经检查,她的双肩、双膝、双股骨头“六大关节”全部坏死,只能终身与轮椅为伴。

  那年,赵红艳才30出头,结婚不到4年,孩子只有2岁,她对未来还有很多美好憧憬,还有很多事情等着她去做……最绝望的时候,她甚至想过放弃生命。可是,当她看到消化内科谢主任的爱人煲好了鱼汤,送到病房;医院领导想尽一切办法邀请专家为她会诊治疗;协理员王薇知道她行动不便,专门替她去商场给孩子买衣服……没有因病痛流过泪水的她流泪了。她想到,她也曾经像同事关爱自己一样关爱过每一个病人,她曾不只一次告诉自己的病人要坚强、珍惜生命,难道面对病魔,自己却先退缩了吗?

  “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这是赵红艳病倒后向组织提出的唯一要求。从此,一名手摇轮椅的女军医每天出现在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的门诊大楼里。12年里,她坚持每周出6天门诊,风雨无阻,从来没有迟到早退;她每天早上都提前半个小时开诊,晚上送走最后一个病人才回家。“每当看到家属接病人出院,看到病人手捧着鲜花绽放笑容,我都觉得自己太幸福了,能为病人做点事情,我的生命才有价值。”赵红艳说。

  做积极乐观的人

  2006年一天早上,刚下过一场雨,来医院的路上有条1米多宽的水沟,赵红艳一不小心翻在沟里,雨伞打翻在地,摔得鼻青脸肿,她一个人从半米深的沟里挣扎了20多分钟才爬出来,委屈得抱着轮椅在雨里放声大哭。但哭完之后,一身泥水的她抹掉泪水,又准时出现在了诊室。

  无休止的疼痛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红艳对梦想的坚持。身患股骨头坏死的她,坐一两个小时,浑身就像骨头扎到肉里头那样痛。拉开她的抽屉,全都是药,止痛片、活骨丸、维生素等10多种药物成为赵红艳生活的必需品。

  实在疼的受不了,红艳就悄悄地去做针刀治疗,每次都痛得泪流满面,可是第二天她依然笑呵呵地出现在诊室。

  医院没有坐便器,红艳蹲不下去。怕耽搁病人就诊时间,红艳甚至从不敢在诊室大口喝水,实在太渴了就喝一口润润嗓子,中午才匆匆赶回家,上一次厕所。

  在赵红艳看来,这些还不是最苦的,最苦的是对亲人的歉疚。在女儿上小学四年级以前,赵红艳从来没有见过老师。有一次,不知实情的老师将电话打到家里,开口就指责赵红艳没有尽到做母亲的职责。老师说女儿性格太过内向,在同学里显得格格不入。赵红艳这才意识到,因为身体的缘故,她陪伴女儿最多的时间就是坐在板凳上看书,女儿这么大了,还没有带她去过一次公园,甚至从来没有一家人进行过户外活动。

  丈夫邢斌为了支持赵红艳,辞掉了自己原来的工作,他说:“红艳走不了路、心情很苦闷,让她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吧,那样她心情会好受一些,病也就好起来了。”可是,去年8月,邢斌被确诊为脑血管瘤。虽然经过手术治疗后已经康复,但是一旦劳累、动怒,随时都有威胁生命的可能。

  赵红艳对家庭的愧疚也许是一辈子都无法释怀的,她说:“有些事情注定无法改变,但是,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做一个积极乐观的人,给家庭传递一些正能量,是女儿和丈夫最希望看到的事情。”

  无悔的人生

  赵红艳对待病人如同亲人一般温暖,每一位请赵红艳看过病的人也都把她当成亲人对待。老人张幼伟在赵红艳的医治下减轻了胃病的痛苦,从此以后,他却把赵红艳的病情装进了自己的心里。有一次,张幼伟和老伴去苗族地区旅行,听说苗家土药能够缓解疼痛,老人大老远背回药来送给赵红艳。还有一位病人听说早春的小葱能治骨伤,每年3月都将自家种的小葱给红艳捎过来,希望能治好她的病。

  闷热的下午,诊室的空调突然坏了,赵红艳的身边围着很多病人,就像被围在一道密不透风的墙里。看着汗水顺着赵红艳的脸颊一滴一滴往下淌,而她仍在认真地为病人答疑解惑,后面排队的一位大爷为她扇起扇子。那一刻,赵红艳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消化内科新建的胃肠动力特色诊室,因为名气小、病人少、操作脏累,年轻人都不愿意干,人手紧张。科室会上,有人提议借鉴地方医院的做法搞承包,既能提高知名度,也能带来经济效益。因为赵红艳为人正直、业务水平高,科里把胃肠动力特色诊室交给她负责。如今,胃肠动力室已经累计治愈病人5000余例,减少了患者的手术几率,成为患者最满意的“特色诊室”。诊室的效益日渐好起来,赵红艳却分文补贴不要,而是提议将患者的治疗费用降低30%。

  人的一生会面临很多选择,赵红艳选择了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医疗事业。“也许作出这种选择让我付出了太大的代价,但是,只有跟着自己的选择坚定地走下去,我才无悔于我的人生。”赵红艳说。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2日 06:16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石光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