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56本工作日记背后的民生答案——记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农牧业局局长吉日嘎拉(下)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吉日嘎拉牺牲后,年近七旬的父母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的办公室里存放着一整箱共56本工作日记,上面写满了他十几年来的工作记录。

  记者注意到,厚厚的日记中,这样一句话反复出现:“多干雪中送炭的工作,少干锦上添花的事情。”同事们说,工作中,吉日嘎拉做的每一件事都在践行此言。

  2011年4月21日,在赴任高日罕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的前一夜,吉日嘎拉一脸愁容地回到家。他的父亲看在眼里,给他写了这样一段话:“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锻炼人,望你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继承和发扬老一代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作风,做一个合格的党的干部。”这段话后来被吉日嘎拉抄在了日记本的封面,时刻勉励自己。

  高日罕镇原为国营农牧场,建于1960年,2005年转制建镇,人员构成复杂,经济发展滞后,历史遗留问题多。吉日嘎拉上任后,一个大难题就摆在眼前:退休职工在办理医疗和养老保险时找不到自己的档案。吉日嘎拉用了两年时间将档案全部找齐,并且手写了76页原农牧场职工花名册。记者注意到,谁家有什么困难、谁家近期要解决的事宜,吉日嘎拉都用红笔一一标注。

  吉日嘎拉的父亲说:“这几十本蒙汉文笔记,按工作内容分了20多个类别,每个阶段都列有近期待办的多条事项。想不到他对工作是那么认真细致,做了那么多实实在在的事情,他比我期望的更优秀。”

  在上任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吉日嘎拉就访遍全镇1400户人家,并把每一户的详细情况全部记录在工作日记中。走访期间,看到近千户居民和牧民住在破旧的土房里,他就先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入手,立项目、跑资金、拉赞助,陆续为937户完成了危房改造,建设标准化棚圈62处,打机井129眼。

  居住在草原深处无电牧民的用电问题,是吉日嘎拉心头的一份牵挂。他三天两头去找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电建公司经理陆金章,终于争取到了风光互补项目,让690户牧户结束了无电历史。

  调任西乌珠穆沁旗农牧业局的第二天,他还跑去找陆金章,嘱咐他抓紧让高日罕镇的电建项目开工。熟知他的陆金章说:“他对工作负责到底的那股子劲头,真是让人钦佩。”

  时任西乌珠穆沁旗交通局局长敖宝林领教了吉日嘎拉的“跑”和“磨”,吉日嘎拉三天两头到他办公室,一坐就是半天,可就是这份实干、执着打动了他。4年中,高日罕镇新修砂石路、改建水泥路等总里程达到110余公里,加上修建过河漫水桥,投资额超过了3000万元。

  高日罕镇巴音海拉斯台嘎查乌力吉巴图等几户牧民居住在湿地西侧,每到夏季雨水期,这里通往外界的道路就变成了一片沼泽,出行极为困难。乌力吉巴图说:“吉镇长是个说办就办、为牧民办实事的好干部。他承诺入冬之前帮我们解决路的问题,没想到不到1个月的时间路就修好了。”

  2012年冬天,高日罕草原遇到了50年一遇的大雪,吉日嘎拉迅速组织镇里的干部及时疏通被大雪覆盖的道路,为受灾牧民送去救灾物资。学校放假时,他又亲自将偏远嘎查牧民的孩子逐一安全护送到家。

  为了同事图布新吉日嘎拉与妻子的分居问题,吉日嘎拉几次找到旗领导,最终把图布新吉日嘎拉的爱人林花调动到了高日罕镇,但他自己与妻子却分隔两地16年。

  两年前,高日罕镇发生洪灾,吉日嘎拉日夜奋战在救灾一线,由于长时间工作在潮湿环境,再加上过度疲劳,他患上了严重的荨麻疹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母亲看到他难受时用木梳子在身上刮,就让他去医院看看,他说“等找个合适时间就去看看”,可是每次都因为忙没去。

  2015年4月,吉日嘎拉调任西乌珠穆沁旗农牧局局长。在生命中的最后22天,他写下整整29页密密麻麻的工作笔记,联系协调工作、下基层、入牧户进行调研,向上级部门打报告、跑项目、谈业务,忙碌的身影、快节奏的工作脚步和立竿见影的工作效率填满了他的每一天。

  “4月1日:全旗基本情况了解;4月4日:在浩勒图镇召开全旗黄牛改良工作会议;4月14日:蒙古马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4月16日:赛音温都尔嘎查存在的问题;4月21日:近期10项待办事项,一、邀请农大专家对两户牧民牲畜特殊病例进行研究。二、项目招投标和棚圈地方政策细化。三、种公畜集中管理嘎查有问题的至今还没有处理……”

  吉日嘎拉用真情感动了牧民群众的心,用生命诠释了父母对他的寄语,在他的追悼会上,自发参加的群众逾千人,人们心里想着他。

  延伸阅读:

  烈火英魂——记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农牧业局局长吉日嘎拉(上)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5日 07:53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