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大爱无言润天山

——走近武警新疆总队医院院长庄仕华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截至220,他和他的团队创造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120640例无一失误的医学奇迹,300多例疑难杂症手术全部成功,先后有7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空白;

长年为各族群众送医送药,39年行程80多万里,相当于绕地球10圈,巡诊近百万人次;

义务帮助19家偏远贫困农牧区医院改善医疗条件,培养120名技术骨干,帮助580多位患者脱离了贫困……

庄仕华,武警新疆总队医院院长,一个平均每天做20多台手术的将军院长,一位扎根边疆倾情奉献39年的共产党员。他把治病救人的职业当作为民造福的崇高事业,把救死扶伤的手术台当作传承雷锋精神的大舞台,用满腔的赤子情怀,守护着各族群众的健康幸福,架起了党同边疆各族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近日,记者走近庄仕华,去感受他的仁心妙手、大爱无疆。

作为军医,阵地就是手术台——“多做一台手术,就能多为一个患者解除痛苦,这是最想干、最幸福的事情”

“呼吸骤停!”“心脏停跳!”

20121212,武警新疆总队医院肝胆外科中心氛围异常紧张,病人家属焦虑地在楼道内走来走去。手术台上,肝胆外科专家紧盯着心跳显示屏。主刀的庄仕华却异常镇定。5个多小时的手术中,庄仕华和医护人员先后化解了呼吸骤停、心脏停跳等险情,手术成功时,庄仕华脚上的布鞋已被汗水打湿。

这是庄仕华带领团队创造12万例手术无一失败的纪录后,又一次直面医学上的挑战。

12万例手术无一失误、300多例疑难杂症手术全部成功、137个奖杯和功勋章,从一名普通卫生员成长为一名将军医生,在每个岗位上,庄仕华都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在庄仕华的手术记录中,上有102岁的老人,下有1岁多的孩童。每天,他就像上紧发条的钟摆,不知疲倦。他常说,多做一台手术,就能多为一个患者解除痛苦,这是他最想干的事情。

在他的心里,病人永远是第一位的。200976,庄仕华被授予武警专业技术少将警衔。授衔仪式一结束,庄仕华就直奔机场飞回乌鲁木齐。8个小时后,他出现在了医院手术室。那一夜,他为15名各族群众成功实施了手术。

担任院长后,不管院务工作多么繁重,庄仕华都坚持每天用3个多小时逐个查一次病房,用46个小时给病人做手术。在他的带领下,医院肝胆科从过去一间病房4张床位,发展到80间病房260张床位,成为新疆和武警部队肝胆外科中心,连续20年被评为先进科室,2次荣立集体二等功。

从结对帮困到爱的传递——39年来,没有收过病人一个红包,却收获了12608面锦旗

走进总队医院肝胆外科中心,满眼是鲜红的锦旗,从墙裙到屋顶,从楼梯口到楼层两端,全部盖得满满当当。医务处主任于晓萍告诉记者,截至春节前,中心已收到12608面锦旗。因为空间问题,我们所见的只有不到2000面。

庄仕华与很多农牧民结下深厚友情,每次他去巡诊,大家都纷纷前来咨询。

庄仕华与很多农牧民结下深厚友情,每次他去巡诊,大家都纷纷前来咨询。

这些,也是记者见过的最为丰富的锦旗:藏语的、蒙古语的、维吾尔语的、英汉双语的,记者读不出全部含义,却能体会到每一面旗帜饱含的深情——

一位老人出院后想给庄仕华做双鞋,庄仕华死活不让,也不告诉她自己的鞋码。老人最后只能故意在地上洒水,才留下了院长的鞋印;

一位病患在武警新疆总队医院离世,送走老人之后,老人的女儿偷偷躲在卫生间里哭——怕在外面哭被别人看到了,会被误以为是医院看病不好。

与庄仕华同事30年的军人病区主任冯晓芸记得,1984年刚当外科医生时,工资才40多元,那时庄仕华就时不时为贫困患者垫付挂号费、住院费。“换作是我,一次两次可以,长期坚持可能做不到,但庄院长一做就是几十年,”冯晓芸说。

庄仕华

  治好一个病人,就会给一个家庭带来和谐安康,为此担再大的风险,吃再多的苦也值。

从为病人捐款捐物,到万里巡诊;从冒着生命危险救治特殊病人,到前往处突一线诊治受伤群众。39年来,庄仕华没有收过病人一个红包,而付出却不计其数:为了救助贫困患者,他悄悄垫付手术费,或带头捐款,他和同事累计捐助了80多万元;为了给塔吉克族群众送医送药,他在帕米尔高原被暴风雪围困四天三夜;为了给农牧民看病,他在果子沟险些被泥石流吞噬生命……

庄仕华说:“我出生在四川的贫穷山区,从上小学到高中的学费全是政府减免,书本费、生活费是3位老师资助的。入伍后,又是部队送我上了大学。要知恩、感恩、报恩!”

以爱传递爱,爱的影响最深远。30多年来,庄仕华先后帮助560名贫困患者过上幸福生活。接受过庄仕华帮助的人,都被他深深感动。

30多年来庄仕华先后资助了16名各族失学儿童。

30多年来庄仕华先后资助了16名各族失学儿童。

200977,乌鲁木齐市萨尔达坂乡大泉村100多名村民受人蒙骗,企图上街闹事。紧急关头,庄仕华常年帮助的帕塔木汗老人,用维语写下“严厉声讨犯罪分子的暴力行为,坚决听党话、跟党走”的倡议书,带着家人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劝说村民不要非法集会,及时化解了矛盾。

从“庄一刀”到百姓信赖的“爱心团队”——留下不走的“雷锋服务站”,才能为各族群众带来健康的曙光

几年前的一天,一名少数民族患者来到医院,指名道姓要找“庄一刀”,其他医生免谈。当时庄仕华出差在外,等他返回时,患者已等了5天。

那晚,庄仕华辗转难眠。病人所以冲“庄一刀”来,是高度信任。然而“庄一刀”毕竟是“一把刀”,如果把肝胆外科医生全变成“庄一刀”,病人就不用等待了;如果把医院变成“爱心团队”,就能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

在庄仕华的带领下,医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培养出刘中齐、茹荷燕、陆海琴等6名独当一面的肝胆外科医生,医院从过去14个科室、300张床位,发展到35个科室、760张床位,先后创新和引进永久性起搏器安装、脏器移植等百余项新技术。

庄仕华

  病人只要有1%治愈的希望,我们就要尽100%的努力。

2007年开始,庄仕华在院内全面推行“亲情服务”。每间病房安装有电视、电话,配备热水器和微波炉;病人的大小便监测标本,均有护士送检;对重病患者,护士每天都要打热水替他们洗脚,医院把爱心服务的工作延伸到每一个细节。

新疆地广人稀,不少农牧民居住在偏远的乡村。庄仕华每年都要抽出一两个月时间,带着医疗小分队穿戈壁、进大漠、上高原,为偏远乡镇的农牧民送医送药。巡诊路上,庄仕华看到不少民族群众因病致穷,因穷致命。他深知,只有留下不走的“雷锋服务站”,才能为各族群众带来健康的曙光。

庄仕华带医疗队到天山深处的农牧区巡诊,宣讲防病知识。

庄仕华带医疗队到天山深处的农牧区巡诊,宣讲防病知识。

沙湾县医院医疗技术条件落后,农牧民治疗胆结石病要走几百公里路。庄仕华得知这一情况,一年4次到沙湾县医院现场传授技术,培养了3名腹腔镜专科医生,10余名医护人员。如今,沙湾县医院平均每年能治愈600多名胆结石患者。

“带出一个好医生,就等于建设一所好医院,比自己做一万台手术都管用。”庄仕华说,“我的技术,是数万患者生命相托练就的。我希望把它传给更多的人,希望它能回报更多的患者。”

(《人民日报》2013226,倪光辉)

【延伸阅读】

《优秀领导干部先进事迹选编》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6日 11:20 来源:  编辑:杨安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