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解甲归田再立功——记贵州省思南县伤残退伍军人王明礼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夜幕降临,王明礼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黄家山村住地,他瘫坐在床上,挽起裤腿,默默卸去沉重的假肢,剥下一层层纱布,用盐水冲洗血肉模糊的伤口,上药,再用新纱布一层层包好……第二天一大早,他又神采奕奕地奔波在泥泞的乡间小道上……

  王明礼,51岁,贵州省思南县人,曾在老山、者阴山战役中坚守阵地,失去左腿,被记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退伍返乡后,他带领父老乡亲脱贫致富,在战场外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荒山变茶园

  云雾渐渐消散,阳光缓缓洒下,绿叶舒展身姿,簇拥成垄垄葱郁。微风拂过,思南县晨曦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茶园里,茶海泛漪,茶香盈人。王明礼一步一步在茶园里穿行,目光向着前方。

  1985年,21岁的王明礼退伍,被安置在思南县总工会工作,担任工会收发员。2000年,一趟四川雅安之行,王明礼看到当地群众生活富裕,一打听,了解到当地致富的门路是种茶,他萌生了在家乡发展茶产业的念头。

  经过一番考察调研,王明礼决定发展生态茶产业,并把创业基地选在了县城西郊的万家山上。没有资金,他就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还向亲戚朋友借钱;没有劳力,他自己搭帐篷住在山上,领着战友和村民除杂草、辟荒山、挖沟渠、种茶苗,每天劳动10多个小时。凭借着一份勤劳和坚持,王明礼带着大家把1000多亩荒山石岭变成了茶园。

  2008年,王明礼成立了思南县晨曦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将茶园面积拓展到了近4000亩。“1亩茶树的经济收入在5000元上下,去年茶园的毛收入在1200万元,预计今年将突破1400万元。”王明礼介绍,如今,晨曦茶园种植加工的晏茶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都有专卖店,年创产值已达2000多万元。

  晨曦茶产业基地的成功,拓宽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门路,周边群众纷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了王明礼的合作社。在茶园的带动下,周围6个贫困村纷纷摘掉“穷帽子”,农民年收入从不足千元增加到五六千元。

  村民似亲人

  “我是吃包谷长大的,走到哪里也不能忘了自己的根本。”王明礼出身农家,对家乡人民更是充满感情。

  2000年,已近不惑之年的王明礼向单位请缨,下乡驻村。这一“驻”就是十四载。

  孙家坝镇石门坎村一半的村民小组散落在山里,王明礼初到那里时,不通路、不通水,为了解决吃水难题,他挨家挨户去敲门,发动村民自力更生挖水池。“修不完水池不下山。”他在乡亲们面前拍胸脯立下承诺。40个日夜,王明礼吃住在山上,和群众一道挖土搬石。

  石门坎村村民谭少军家住在山顶,生活穷困,照明线路近在咫尺却一直拉不进屋,王明礼驻村期间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翻山越岭给他送去大米和肉,还自掏腰包1000元,请来电工为谭少军家安装好照明线路。谭少军提起王明礼,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王主任对我们就像亲人一样,是实实在在的好干部。”

  鹦鹉溪镇黄家山村女孩包吉和男孩余流流,均父母双亡,成了无人照顾的孤儿,王明礼知道后,每人每月资助500元,供他们继续上学。他鼓励孩子:“只要你们好好学习,叔叔就一直支持你们到大学毕业。”

  扶贫不停步

  思南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上世纪末还有近20万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要让村民富起来才行”,身为党员的王明礼又给自己加任务了。

  2011年3月,王明礼到山高坡陡、条件恶劣的大坝场镇花坪村任“第一书记”,他鼓励大家发展特色养殖,全村涌现20个养殖大户,户均养羊80多只。赚了钱的村民沈江要给王明礼“打杯酒喝”,王明礼说:“不用请我喝酒,只要把乡亲们都带带就行。”

  王明礼随身揣着一本揉得像油渣的小册子,那是他从县武装部复印出来的战友花名册,有300多人。他一有空就掏出电话联系他们。“问问大家的生活情况,有需要就帮上一把。”

  为了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王明礼带着战友吴家孝等人在思南塘头镇蜂桶槽、穿洞两村办起了“东升农牧渔林养殖场”,实施肉鸽养殖和经果林种植,解决当地20名退伍军人和15名残疾人就业。“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这是王明礼常挂在嘴边的话。

  优秀共产党员、十大杰出残疾人、百佳驻村干部、致富带头人……付出和奉献,让王明礼收获了鲜花和掌声。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22日 07:04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