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白堃元:只为茶香满青山

先锋足印·核心价值观践行者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白堃元(右)在指导茶农。资料图片

  最近,得知四川广元市阴雨不断,家住浙江杭州市的白堃元坐不住了,他火急火燎地订票去广元:“雨水太多,茶叶品质就要打折扣。我要去看看茶树。”75岁的研究员白堃元,早已从中国农科院茶研所退休,但自从与广元结缘,他的心便牢牢地系在了这片土地上。

  1997年,白堃元随浙江帮扶西部的考察团来到广元。那时的广元,山多地少、土地贫瘠,许多农民穿着洗得发白的破夹克和解放鞋,住着低矮潮湿、四面透风的土坯房。“全市有4万亩茶园,但品质太低,卖不上价,茶农年人均增收不过数十元。”白堃元回忆,不少茶农摇着头告诉他,种茶没前途,不如外出打工。“山区条件艰苦,你都快退休了,为何要受这份罪?”也有同事劝他,别再“折腾”了。

  “广元发展有好资源,那里种茶有前途,而且能种出名优茶!”在白堃元看来,广元山高雾多,积温较低,广元“以茶兴农”的构想肯定能实现!于是,他主动申请参加对口广元的帮扶。

  从此,短则两三月,长则大半年,白堃元每年都会在广元住上一阵子,在各乡镇的茶园、茶农之间来回奔波,指导种茶技术。“种茶要有品质意识,品质好了就能打响品牌。”他常苦口婆心地劝导茶农:“不要急着挣钱,先打牢技术,掌握了技术才能种出高品质茶叶。”

  1999年,白堃元退休了,患有糖尿病和心脏早搏的他,却向单位提出申请,继续对广元对口帮扶:“党员干事不分老中青,让我回山区把茶树种好!”就这样,他成了只拿退休工资的“编外指导”。

  在广元,白堃元住的是简陋的县农业局招待所,艰苦的条件从未让白堃元皱过眉头,令他发愁的,是茶农们小农模式下的种茶制茶方式。“茶园的杂草长得比茶树还高,炒茶用的竟然是炒饭的锅!”“这肯定不行,必须改变粗放型生产方式!”白堃元心想。

  于是,白堃元在山区开办免费的培训班,并自掏腰包为茶农印制培训材料。此外,他还找来东部沿海地区现代化茶园的图文资料,大量印制分发给广元的茶农们学习借鉴。“原来,炒茶还可以靠机器!”外省先进的生产工艺让茶农们啧啧称奇,白堃元的培训班座无虚席。

  在他的推动下,广元以企业和专合社为载体,推广茶叶机采、机剪和机耕等标准化流程,新的品种和工艺被源源不断引入,茶叶工业化生产规模不断提高。“以前扛着口袋到处卖茶,每斤8元却无人问津,现在还没采摘,收购的人已经上门,每斤卖到200多元。”旺苍县木门镇茶农谭波告诉记者,在白堃元的帮助下,他现在已经完全成了行家里手。

  功夫不负有心人,“以茶兴农”终于在广元成为现实:全市茶园面积达40万亩,名优茶年产量超过6700吨,占总产量的80%,产值20亿元以上,茶农户均增收超过3000元,多个本地品种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富起来的茶农们将自家炒制的最嫩最鲜的茶叶送给白堃元,却被他谢绝,有茶企高薪聘请他做技术顾问,他推辞说:“我要常去照管广元那边的茶树,怕没时间做顾问。”也许,只有满山的茶香,才是他的最爱吧。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23日 06:01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