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张道乾:边境线上党旗红 民族融合固边陲

——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六团值班连职工张道乾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麦田里碧波翻涌,玉米地里膜上萌发出了一行行新苗。

  桃花芳菲之时,一道道银色五线谱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夺目,汩汩清泉通过滴灌管滋润着一株株幼苗。3万余株白杨树随风摇曳。

  这里就是地处中哈边境线的吉力尕斯。没有人相信,这里十年前还是荒漠化严重的干旱地带,生活生产环境十分恶劣。

  如今,这里居住的十几户哈萨克族职工全都过上了好日子。连最穷的牧工家的娃都在乌鲁木齐上了大学。

  牧工们都说,是共产党员张道乾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改变了吉力尕斯。

  张道乾,是兵团推行双层经营体制改革以后,依靠勤劳苦干,逐步富裕起来的“大户”。他致富后始终不忘拉一把少数民族同胞。

  请把错过农时的土地流转给我

  就在去年的这个时候,吉力尕斯还有420亩耕地没有犁。玉米秸秆散落一地,只有三五成群的牛羊在啃食。眼看着土地开始板结,而且再不耕种,就错过了农时……

  这可急坏了张道乾,他知道这是8户少数民族贫困牧工的地,因为他们缺乏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种地连年亏损。而犁、耙、平、播,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地膜、种子,农资也都是大问题。

  张道乾知道,这8户牧工是最后一批贫困户,靠简单的帮扶,无法让其翻身。要从增强“造血“功能上改善他们的处境。

  在与连队党支部共同商议后,张道乾以每亩地420元的费用,把土地流转过来,并与他们一一签下合同,5年后,这里改造为高标准农田后将土地返还给大家。今年,8户少数民族牧工,每家每年有了基本生活费用,同时都实现了外出务工创收。

  而张道乾为了改造这420亩流转过来的土地,投入两台机车连夜作业,才使420亩土地进入待播状态。为了铺设节水滴灌,他出动机车和人员在戈壁石里深挖地埋管道3400米,一个星期就投入了生产成本24万余元。

  在中哈边境地带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六团,行车在北部边境最北端的一条简易公路向北望去,展现在眼前的就像是一块铺在戈壁滩上的绿色毯子,绿野中走来了一位中等身材、皮肤黝黑的山东汉子,他就是八十六团值班连职工、共产党员张道乾。

  如今,张道乾的家庭农场耕地面积达1600亩,为了提高土地综合效益,阻挡风沙侵袭,他在这些地周围的石头地上开挖了大沟,也布上了滴灌管道,种上了20000棵树。

  饮水思源 感恩兵团

  吉力尕斯,是上世纪60年代兵团为保卫边疆、巩固边防而设立的值班点,距离值班连的连部还有20多公里路。进入80年代,人员越来越少。附近的土地沙化、荒漠化日趋严重,由于缺水,到处是起伏的戈壁,突兀的沙丘。

  “1996年之前,这些地和周围的戈壁荒漠是一样的,没有水,树根被啃食光了,这里住着的20户少数民族牧工放牧都成了问题……”张道乾说。

  张道乾是靠着勤劳和智慧,加上团里的好政策,自己先富裕起来的。1996年,张道乾从山东老家来到了八十六团值班连。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他边种地边积累经验,每年收入都在一两万元左右。

  2003年,团里出台政策,鼓励地处偏远的值班连职工开荒造田,自主经营。张道乾抓住这个机遇,当年开垦了350亩荒地,种植了300亩苞谷和50亩西瓜和甜瓜,收入6万多元。

  在张道乾的影响下,先后有21户牧工转行到这里承包土地。看到这些少数民族职工的贫穷状况,想着自己当初来新疆时的那份艰辛,张道乾想尽办法帮助这些哈萨克族职工尽快富起来。

  如今,由张道乾自行投资打井,自行铺设地埋管道,他的家庭农场经营土地面积达1600亩。13户少数民族职工靠着张道乾的帮扶,走上了致富路。

  只有少数民族富裕了 边防才巩固 社会才稳定

  每年的6月底到8月初,吉力尕斯居住点经常发生山洪。由于这里离山较近,发生山洪时泻下的洪水就从地边滚滚流过。

  从2000年起,这样的状况得到了改变。

  张道乾个人出资在这里修筑了拦洪坝,将洪水引入预先修好的蓄水池,等洪水沉淀后再引到地里灌溉。这些年,仅引洪浇地这一块,张道乾就替21 户哈萨克族职工平均每户节约水费累计近两万元。

  由于少数民族职工缺乏种植技术。一直以来,这里的哈萨克族职工在生产管理上都得到过张道乾的帮助。因为生产资料全费自理,种子、化肥、地膜都需要职工自己解决。有一次,眼看着春播在即,这些少数民族职工由于缺乏资金,农资仍没有备齐,但是气候不等人。就在这时候,张道乾带着这些少数民族职工前往博乐农资供应站,一次性垫资5600 多元,农资备齐了,保证了职工及时播种。多年来,张道乾累计帮助21 户哈萨克族职工购买种子、地膜、化肥等生产资料,使少数民族职工春播顺利进行。

  种地讲求规模效益,规模越大,收入越多。为了从根本上帮助少数民族职工致富,在没有征求妻子的同意下,张道乾将自己的100亩地让给大家种植。

  “张道乾帮助过吉力尕斯的很多少数民族群众,有些人种不上地,张道乾给他们借种子,拿不上薄膜,张道乾拿出自己的薄膜,给我们帮助。”值班连哈萨克族职工哈依别克说。

  “来,这一棵你看,这个瓜中间这个小小的岔子,把它全部拔掉!拔掉以后哦,这个秧子别移开。把旁边的土给他推掉。推掉以后把土压在中间,可以多吸收水分,然后再给它压一下……”张道乾手把手地为哈萨克族职工进行技术指导。

  沙依拉根是值班连的一名职工。多年来,在张道乾的帮助下,他的年收入由以前的不足5000元,增加到去年的5万元以上。富裕起来的沙依拉根住上了新房,儿子娶了媳妇,农田也用上了滴灌。提起张道乾,沙依拉根打心眼儿里感激他。

  在张道乾的帮扶下,居住在吉力尕斯的21户哈萨克族职工2013年户均收入达到了2.1万元,比2008年提高了1.3万元,看着少数民族职工的收入连年提高,张道乾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与满足。

  边境荒漠树起社会扶贫的旗帜 民族团结的旗帜

  10多年来,张道乾无偿用小四轮帮助这些少数民族职工拉运了多少东西,用中耕机为他们耙了多少次地,用打药机为他们的农田撒了多少遍药,已经无法统计了。张道乾只记得少数民族职工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了,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他与这里的少数民族职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今年4月,张道乾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投资30万元打了一口水井,并在井里安了两个泵,做到生产生活用水分开用。现如今,自来水已引到了各家各户,结束了少数民族职工多年挑水吃,农田灌水难的问题。

  谈到现在的幸福生活,八十六团值班连职工哈布代西激动地拉着笔者的手说:

  “那个时候这里全是土房子,现在这样砖混结构的房子没有,现在这个地方有两个民族,一个汉族,一个哈萨克族,这两个民族团结嘛,最好的。”

  张道乾帮助少数民族职工脱贫致富的事迹得到了社会的赞誉。他先后多次被五师和八十六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生产者、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

  2012年,他被兵团党委评为“创先争优先进共产党员”。

  2013年,他被博州评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

  2014年10月,他被国家评为“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吕羡林)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25日 11:12 来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五师八十六团 编辑:石光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