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对百姓用心用情用力”

——记云南福贡县委书记李红文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李红文(中)看望慰问农村党员。资料照片

  “左边一排山,右边一排山,抬头一条缝,低头一条沟。”这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当地人对恶劣地理环境的形象表述。李红文先后在两个典型的“边疆、民族、贫困、高山峡谷”国家级贫困县任县委书记;2008年10月起,担任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县委书记;2013年9月调任福贡县县委书记。

  怎么才能让福贡县少数民族群众早日脱贫致富,李红文肩头的压力更大……

  “扑下身子,深入现场,落实好每项政策”

  “贡山县人少地多,福贡县人多地少,县情大不相同;要根据县情来采取相应对策。”李红文说。

  从贡山到福贡刚几天,李红文就安排下乡事宜。他走村串寨,1年零8个月的时间里,走遍全县57个行政村中的53个,掌握了第一手情况。上帕镇党委书记杨劲松说,“书记下乡从不事先打招呼,也不带随从,常常让我们措手不及。”

  鹿马登乡鹿马登村傈僳族村民普胜夺看着自家新盖的两层小楼,十分欣喜……就在几年前,福贡县怒江两岸还散落着一座座竹木结构的茅草屋,少数民族群众生活艰苦。李红文向省民委争取专项资金1200万元,带动少数民族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鹿马登村25户新居已经落成,还有35户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中。

  李文红的办公室里,张贴着一张“福贡县交通规划图”,在多处位置,标识着每条公路的里程数、路基宽度、计划投资额及每公里造价。

  “要致富,先修路”,这种需求在福贡县这样的高山峡谷地带尤为迫切。他鼓励群众发扬自力更生、愚公移山的精神,采取“向上争取一点、群众筹资筹劳一点”的方式开挖建设公路,在全县掀起群众开挖公路的热潮。截至目前,开挖公路已达170公里。

  “要扑下身子,深入现场,落实好每一个政策、实施好每一个项目,使用好每一笔资金。” 李红文说。

  “老百姓日子好过了,就证明我们县发展起来了”

  盛夏,郁郁葱葱的怒江两岸,草果开始挂果了。

  副县长郑波介绍说,由于处于高黎贡山峡谷间,加上垂直气候,“没有哪一种农作物可以覆盖全州。”李红文深入调研后,因地制宜提出“441113”峡谷生态农业产业建设工程,即:40万亩草果、40万亩核桃、10万亩云黄连、10万亩竹子、10万亩漆树和3万亩茶叶基地。把“绿色发展、产业强县、生态富民”视为推进福贡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草果产业已成为福贡县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截至目前,该县完成草果种植30.3万亩;2014年约有5万亩产生经济效益,其中1.5万亩进入丰产期,产值5000万元。

  福贡县还制定优惠政策,培育特色生物产业种植大户,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布局。

  李红文提出,福贡县要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为关系农民“钱袋子”的重大民生产业来抓,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向城镇转移,向外地转移;同时,为外出打工人员提供精准的信息服务和异地服务,派干部跟踪管理。这些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福贡人多地少增收难的问题。

  “看到老百姓日子好过了,腰包鼓起来了,就证明我们县发展起来了。”李红文说。

  “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

  7月1日,鹿马登村的党员干部群众齐聚村委会:举行升旗仪式、上党课、反映民情民意、举行文体活动……

  在福贡,李红文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他带领县委领导干部,把消灭党员和党组织“空白”村组作为加强党组织建设的关键环节来抓,实现了村级活动场所全覆盖。李红文还提出“六级服务管理网络”措施搭建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全县干部已上门服务3000余次,受惠群众5000余人。

  福贡县有428个地质灾害隐患点。2014年,全县自然灾害不断,突如其来的“4·03”“5·10”“6·30”“7·09”等重大自然灾害,给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灾情发生时,李红文带领全县党员干部,每天从清晨到凌晨,不间断现场蹲点。

  福贡县紧邻藏区、边境线长、多民族聚居、民族宗教工作形势复杂,防范和打击境外敌对势力压力大。他带领全县开展了“法律知识进教堂”“十八大精神宣讲进教堂”等活动,积极引导信教群众相信科学、爱国守法,以期巩固党在宗教重点地区的执政地位。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截至2014年底,福贡总人口为10.43万人,贫困人口达4.79万人。李红文分类施策,强化精准扶贫。针对省级分配到福贡县的50713人扶贫对象建档立卡,40个贫困村、4个贫困乡镇规模控制数,制定了《福贡县贫困户建档立卡实施方案》。

  “用心、用情、用力,对老百姓要真心真情,就像对待亲友父母一样。”李红文说。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04日 06:32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