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三严三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抓手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辛鸣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全面从严治党,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分析新时期党建基本态势与客观要求,自觉运用中国共产党执政与建设规律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酝酿最久、用力最深的重大战略举措。战略构思与战略意图要通过战略抓手去实现、去落实。正在全党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就是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最重要的战略抓手。

  严是主基调

  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管党治党成果斐然。这既不是自我安慰,更不是自我吹嘘。没有党建“自身硬”,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歌猛进,也难以有全面小康的近在眼前。

  但管党治党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如果在“全面”和“从严”上工夫下得不够,不良问题也会潜滋暗长。如个别党员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少数干部阳奉阴违,我行我素;一些党员干部信仰缺失,甚至堕落到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地步。尽管这些问题只是少数,但不防微杜渐是会蔓延泛滥的,甚至可以说,如果不以为然是会伤筋动骨的。这些年来政党战斗力、凝聚力、感召力的“软弱化”,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污名化”等,背后都有管党治党不严的根源。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从严入手,以严统领,严是主基调,找准了关键,抓住了根本。严以修身对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提出了严肃的要求。不仅要在仁爱友善、诚信务实,品行高洁、光明磊落、襟怀坦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基本道德方面比普通群众做得好,更要在大德方面从严要求。大德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对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如果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如果失魂落魄,就会成为行尸走肉。在这点上来不得半点含糊。

  严以用权对党员干部的权力运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我们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群众的授予,当然要为人民群众而用;我们的权力要按照法律的规定、按照制度的要求,规范用权;更重要的一点,不能乱用权,也绝对不能不用权。权力是有成本的,我们消耗了社会的成本,消耗了人民群众的成本,就必须为人民群众干活,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的道理所在。

  严以律己对党员干部的行为模式作出了严明的规定。党员干部要对纪律、规矩、要求有神圣感,做到“大节不失、小节不松”。大节就是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政治立场坚决不能丧失。政治组织是有机体,政党成员就是要做党的一块砖、一颗螺丝钉,绝对不能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能团团伙伙搞山头、搞独立王国。小节就是党员干部日常的行为方式,要慎独、慎始、慎微、慎情、慎友。如果把持不住这些,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落到万劫不复的深渊。

  从品德到权力再到行为,由内到外,用严管住了心、管住了权力、管住了行为,全面从严治党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实是着力处

  全面从严治党不是为严而严,而是始终着眼于“实”,着眼于中国共产党的使命,着眼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期待。建设一个伟大的党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以此为目标、不实现这目标就不能叫做“实”。据此来看,“三实”实质上是党员干部在改造客观世界、在做事情、在担当使命过程中三个层面的要求。

  谋事要实是要立足实际。党员领导干部在出主意、做决策、定蓝图时,不能离开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今日中国最大的实际。当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未实现全面小康的时候,就不能好大喜功。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保证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改善,保证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发展基础,才是我们一切政策的基本出发点。过去3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取得快速发展,但辉煌成果容易让一些党员干部头脑发热,在此背景下,实事求是保持清醒非常重要。

  创业要实是要注重实效。党员干部追求政绩无可厚非,我们的创业就是指能拿出货真价实的政绩。因此,党员干部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所干的事情是不是真正有效益的,而不能是“水货”、好看的数字报表、“形象工程”,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真实的政绩,是为中国社会实实在在积累下来的物质成果,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实实在在的改善。

  做人要实讲的是实诚。党员领导干部面对组织、社会、群众要做到实诚。作为政党成员,要对政党忠诚;作为人民公仆,要对人民忠诚,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公民,要对自己的良心忠诚。诚是社会关系健康运行的基石,诚的背后是情感的联系,如果对党、对群众、对自己所处的社会没有感情,就会“礼愈繁而人愈伪”。

  当在这些“实”上下到了工夫,全面从严治党自然就落到了实处。

  以问题为导向

  我们的事业与工作总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全面从严治党同样如此。要通过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管党治党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三严三实”教育反复强调要突出问题意识,就是针对党员领导干部中间存在的一些与党的要求不相适应、与中国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相适应的问题,要把这些问题找出来,改正掉。比如,通过“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铲除不良政治生态,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就是最为突出的一点。

  “政治生态”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后一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与“从政环境”一并提出的一个概念,在今年“两会”参加地方代表团座谈中他还很形象化地要求“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

  突出“政治生态”,是因为如果生态恶化了,生长出来的只能是“恶之花”。正所谓,“万物尽秋气,一室难为春”,如果大环境、大生态出问题了,具体环节、个体活动只会变本加厉而不可能自我修复。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

  应该承认,这些年来政治生态客观潜滋暗长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地方、一些部门正气不彰,邪气不祛;明制度名存实亡,潜规则大行其道; 遵纪守法埋头实干的干部处处受排挤,胡作非为好大喜功的干部加官晋级等。如果这样的政治生态不能有效遏制消除,不仅政党的宗旨信仰无从体现,理想目标渐行渐远,身处其中的党员干部就会无所适从彷徨纠结。这些年来因不良从政环境而违心被迫同流合污的腐败干部并不是小数目,因不良政治生态而淘汰消失的优秀正直党员干部甚至更多。这不仅是党员干部个人的损失,更是党的形象和事业的损失。

  重视政治生态建设,不仅抓住了当下党建必须解决的一项紧迫任务,更表明了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政党建设方面的基本立场与态度。要通过“三严三实”的专题教育营造一种良好的政治生态,与此同时,良好政治生态的出现也有待于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能真正做到“三严三实”。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09日 14:10 来源:解放日报 编辑:燕妮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