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用生命托起一片福地

——追记辽宁省彰武县阿尔乡镇北甸子村原党支部书记董福财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他带领群众与荒漠化抗争,累计植树造林3.8万亩,在科尔沁沙漠边缘构建了15公里防护林带,使受保护的耕地亩产由200斤提高到近千斤;

  他带领群众移沙筑路,跑立项、筹资金,北甸子人期盼多年的“天路”全线通车,北甸子村终于推开了与外面联系的“大门”;

  他带领群众大力发展养殖业,使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9700元,比2000年增加近8倍。

  他就是辽宁彰武县阿尔乡镇北甸子村原党支部书记董福财,自18岁当上村生产队长,43年如一日,一心为民,苦干实干,付出了一生心血。

  不畏千辛万苦,誓言沙地变绿洲

  北甸子村地处彰武县西北部,上世纪90年代,自然条件恶劣,“十山九山秃,风起白沙飞”。每次大风过后,沙子都能堆到窗台上,连门都打不开,到了春天,刚发芽的玉米秧苗被连根拔起。

  治沙最好的办法就是栽树,可是在北甸子村栽树有三难:一是沙地挖坑难,二是栽树浇水难,三是乡亲们对沙地栽树理解难。面对重重困难,董福财决定自己先干。1997年,董福财领着妻子和两个孩子治沙,在沙坨子一干就是一天。有的沙丘高四五米,不负重往上走都费劲;挖坑更是件苦差事,一锹下去,坑还没成形,就被流沙填满了。

  经过琢磨,董福财想出了办法:先浇水,再挖坑,湿的沙子更易成形,直到找到了实土,一整天能栽上七八十棵树。第二年,吐绿树苗让村民看到了希望,12个农户加入植树绿化队伍。2000年,栽树成了村民的自觉行动。如今,北甸子村绿色环绕,数以万计的柳树、白杨、樟子松迎风起舞。

  不辞劳苦奔波,定叫天路变通途

  北甸子村地理位置偏远,一个巨大的沙丘横亘在村里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上,交通极其不便,成为全村发展致富的最大阻碍。通往镇里的六七里路要走上两个多小时,机动车进不来,农产品卖不出去,什么都是“贵买贱卖”。

  为改变这一困境,董福财各方奔走、积极主动向上争取政策和支持,2002年秋天终于使北甸子村通往阿尔乡镇的6公里村级公路项目成功立项。但问题接踵而至,村级集体经济拮据,账面资金所剩无几。为此,董福财身先士卒,发动村民,全村老少齐上阵,手担肩扛,马拉人拽,整整干了两个月,历经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将阻碍了村民出行几十年的沙丘夷为平地。

  “人心齐,泰山移”。2003年8月,群众期盼多年的“天路”全线通车,北甸子村终于推开了与外面联系的“大门”。自从修了路,村民到镇里办事方便了,做生意的成本下降了,孩子们上学也坐上了校车。

  不负乡亲重托,终将旧貌换新颜

  路修好以后,村民对致富的渴望更加强烈,带领全村脱贫致富成为董福财的新目标。

  董福财苦思冥想,结合村里产业优势,发动村民搞育肥牛圈养、建设养殖示范小区,跑贷款、卖粮食、搞养殖,把养牛办成了村里的致富拳头项目。加之种树防风固沙作用日益显现,村里耕地产量越来越稳定,平均亩产达近千斤。有的村民没钱种地,他就“舍下老脸”,到信用社“说情”;有的村民摸不准致富门路,他就忙着想办法。现在,村里牛羊养殖户已扩大到30多户。

  在董福财带领下,北甸子人走上了致富“快车道”,村民腰包鼓了起来,家家都有了农用机动车,还有一半人家买了小轿车。村民富了,董福财心里乐开了花,他还帮助12户困难户翻盖住房,自己却一直住着上世纪60年代知青住过的旧房子。2014年11月,董福财被检查出肝癌晚期,但他始终为村里操劳,谁也劝不住,最后倒在了他深爱的这片土地上。

  2015年6月19日,中共辽宁省委决定追授董福财“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董福财还先后被授予“阜新市道德模范”“阜新市优秀共产党员”“辽宁好人·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他用一生的信念和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北甸子村这块曾经贫瘠落后的沙地变成了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绿地、福地,为新时期村党组织书记树立了典范。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15日 11:35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焦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