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江苏淮安:弘扬践行周恩来精神 促“三严三实”落地生根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专题教育“接地气”,干部听了“入脑心”。江苏省淮安市充分挖掘周恩来家乡的红色资源,通过“现场变课堂、素材变教材、讲解变互动”打造实境课堂,让省内外4万余名党员干部深受周恩来公仆精神的教育和洗礼,以正向引领和反向倒逼从严管理干部,真正让“三严三实”在广大党员干部中落地生根。

  以周恩来为镜,触动干部思想灵魂

  原创教学片《周恩来的严与实》《周恩来的家风家规》、舞台情境教学《你是这样的人》……记者跟随各地学员走进淮安恩来干部学院,真切感受到了周恩来精神让学员们思想受到触动,灵魂得到洗礼。

  看到作为开国总理的周恩来,虽然对物质资源拥有最大限度支配权,自己对物质的占有却降低到极限,26年只做了两双皮鞋,死后没有留下遗产、没有儿女、没有坟墓……学员们无不动容,很多人止不住泪流满面。

  “再次走近周总理,感受他严到‘公私分明、公而忘私’,实到‘夙夜在公,奉献全部’,深受感动和教育。”中央外联部干部局副局长刘延福说。

  情境故事《平坟》中,周总理为了倡导大家节约土地,带头平掉祖坟恢复耕种,并派侄媳回淮安说服“想不通”的乡亲。看到乡亲们含泪同意平坟,全场响起掌声。

  淮安市委书记姚晓东说:“周恩来一生信念如一、操守如一、言行如一、表里如一,‘严’与‘实’在他身上体现到了极致。”

  2014年2月以来,省内外830余批次4万余干部党员来到淮安,走近周恩来和他的精神世界。

  反向倒逼约束,从严管理干部

  “上党课感动,写体会激动,过后一动不动。”针对“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从思想到行动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淮安在实境课堂育德基础上,构建系统的育德考德用德机制,通过正向引领和反向倒逼,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

  “党性缺失、理想信念动摇、道德失范是一些干部走上违规违纪道路的根本原因,这些问题仅凭一时的教育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必须辅之以制度层面的系统设计。”淮安市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全市加强对干部德的跟踪纪实,采取“一书一卡一表”等方式,将德的考核贯穿于干部选任管理全过程。

  截至目前,因为“考德”不过关,淮安有8名干部被免职,2名干部被降职,5名干部被取消任职资格,1名干部被调整岗位。

  淮阴区吴城镇党委书记万家胜说,平时都讲德很重要,但以往的考核比较笼统,有时甚至会以才掩德,“现在把德的考核具体化,并真正运用到干部选拔任用中,对干部有很大的触动。”

  强化“考德”同时,淮安还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与干部培养、选拔、管理、监督有机结合,杜绝“两张皮”。

  创新践行路径,让“严实”精神落地生根

  淮安通过推动周恩来精神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把周恩来的“严实”精神不仅融入干部队伍特质,更熔铸进城市精神,成为560万淮安人的崇高信仰。

  全市以周恩来精神为镜,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积弊进行大排查、大扫除,叫停“形象工程”、“政绩工程”10个,查处弄虚作假问题2个。

  当地干部长期在周恩来精神浸润下,逐渐养成“严与实”的精神特质。记者在淮安区委、区政府办公楼看到,早上8点不到,各部门工作人员纷纷在走廊和卫生间里打扫卫生。“自己的大楼自己保洁。”区长徐子佳说,办公大楼没有一个保洁员,都是各部门排班,党员干部动手轮流打扫卫生。“我们一直如此,养成了习惯。”

  “周总理辞世近40年,淮安市委、市政府的领导班子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学习、践行、弘扬周恩来精神的历史责任始终没有忘。”姚晓东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努力把周恩来精神根植于广大党员干部心中,引领推动淮安科学跨越发展。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20日 11:11 来源:新华网 编辑:焦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