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李兴元:爱“找事”的调解员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李兴国(中)做调解工作。祝大伟 摄

  铅坠从房檐往下一坠的那一刻,在房顶上的吉林辉南县板石河村调委会主任李兴元眼睛眯眯地笑了,他对着院子里的姜海、姜河说,“怎么样,兄弟们,公平不?”

  姜海、姜河这对亲兄弟,因房檐滴水闹纠纷,又吵又骂,闹得全村闻名。李兴元实在看不过去,主动找到哥俩调解。

  在哥俩的见证下,李兴元先抠出了老篱笆墙的根子,南北的点定好,把栽稻子的苗线一扯,划定了两家地面的界限。哥哥的房檐过不过界,铅坠一吊,立见分晓。

  李兴元从房顶下来,就把哥哥姜海一家叫回屋里。“事实清楚不?前半拉房檐超了60公分,占了你弟弟的院子,能不影响人家生活?你们还跟弟弟骂啥,丢人不?以后别吵吵了。”

  话到此,李兴元拿出“点穴”的功夫,直指要害,“乡邻间房檐滴水影响正常生活怎么办?法律明确规定,排除障碍、消除影响、赔偿损失。你们砸不砸房檐,赔不赔偿损失?”

  铅坠吊下来时,姜海夫妇已觉理屈,再一听要砸房子赔钱,当时就服了软。见状,李兴元话锋一转,“我还有办法。当面给弟弟赔礼道歉,把兄弟感情拉回来。你弟弟还能砸你房檐,要你钱?”经这么调解,哥俩好了不说,也跟李兴元成了“亲哥们”。

  在村里干调解,已经65岁的李兴元一干就是15年。2012年李兴元还申请建立了吉林省首家个人调解室——“李兴元调解室”。调解纠纷是个闹心费神的活,躲还来不及,李兴元却“有事管事,没事找事”。

  李兴元年轻时不懂法,但爱帮别人掰扯个理。后来,自家遇到了纠纷,硬是自己鼓捣着学法来维权。有能力维了自家的权,李兴元打抱不平的热心肠便一发不可收拾。在学法调解的事儿上,李兴元的倔劲儿,谁也拦不住。

  没啥文化,为了学法律知识,李兴元这么多年每晚都要盯着法律节目看,遇到实用的案例还要记录,形成了40余万字笔记。他还自费近两万元购买法律书籍,目前收集了500余册法律资料。

  凡是学到的法律,李兴元都用在了为屯里屯亲解决纠纷上。前不久,本村两个小伙子打架,一方鼻梁被打折,另一方仗着是县里干部的亲戚想少赔偿。

  “10571.6元赔偿金,少赔6毛钱都不行。”李兴元又犯起倔,直接找到县里,一番讲情讲理后,他把赔偿金咋核算的掰着手指解释了一通。很快,伤者拿到了1.1万元赔偿金。

  “有公心,说公道话,不怕有压力。”李兴元说。至今,这位老党员已成功调处乡内外各类民间纠纷260多起,涉案各类经济赔偿300多万元。“经我调解过后没有不履行调解方案的。”李兴元引以为豪。

  李兴元咋办到的?“给双方算好感情账和经济账,这事基本就能成。”凭这,再复杂的矛盾,李兴元都有信心接,“不怕麻烦和周折,就怕调解得有失公平。”

  “一辈子官司,十辈子仇”“赢了官司,输掉感情,输了钱”……李兴元把这些话反复诉说,矛盾双方自愿接受调解才能调解,但是主动出击赢得信任,反而容易让双方接受调解。

  “做人得讲良心,更何况咱还是有30多年党龄的党员。”李兴元说。十多年义务调解,李兴元远近闻名,外乡镇的都来找他。如今,李兴元都调解到辽宁、黑龙江等地去了。

  “当了一辈子村干部,就想干好这个活。”李兴元不抽烟、不喝酒,就图个老有所为,有个乐子,别给儿孙留下骂名,“等我没了,村里人提到俺会说一句:老李头没祸害咱们老百姓,还办了点事,这就挺知足。”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21日 08:18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路平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