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时代先锋】第二炮兵某洲际战略导弹旅:磨砺“中华第一剑”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作为中国战略导弹方阵的“种子部队”,第二炮兵某洲际战略导弹旅官兵几十年如一日,心中装着国家和民族,眼光紧盯未来战场,枕戈待旦,锻造出一柄决战决胜的“中华第一剑”。

  用坚守成就使命

  “抬头一线天,脚下乱石滩;极目百步远,出门就爬山。”这是旅连级单位驻地的真实写照。回忆初到连队的经历,已是四级军士长的李涛略显羞涩。他所在部队平均每天日照时间不足2小时,没有手机信号。全连仅有一部电话,每逢节假日,四五十号人在电话机旁排起长队。

  一名新毕业排长刚到那里,为了与女朋友说上几句悄悄话,一口气冲到山顶,把手机挂在树枝上,试图寻找微弱的漂移信号,最终失望而归。李涛坦言,刚进山沟时,他也想早日“出山”。然而,下连后“向阵地报到、向‘国宝’敬礼”的第一堂课,让他对军人的使命有了全新认识。他在心得体会本上写道:“连队没有信号,说明位置更重要。军人的胸膛里,更要响起冲锋号!”如今,他已担任供电操作手13年,常年保持导弹阵地24小时不断电。

  守在岩层深处,地处信息孤岛,一代代“导弹守巢人”用坚守诠释着追梦圆梦的责任和担当。16年前,四级军士长张梁开始一个人的“早操”——巡查阵地水泵房。有人给他算过一笔账:连队距离水泵房1.2公里,一天早晚来回两趟就是4.8公里,一年365天,16年就是2.8万公里。官兵们就是在这样的平凡坚守中成就使命。

  用血性赢得荣光

  “活着拼命干,死了也合算,为党为人民,再苦心也甜”,第一代火箭兵凭着这股血性,成功发射“争气弹”,创造出震惊世界的千秋伟业。

  两代军人,同样情怀。2013年11月,新兵手榴弹投掷考核紧张进行。新战士张栋华拉开引信,手一哆嗦,手榴弹掉在脚下。营长李民一个箭步,生死关头两三秒,完成俯身拾弹、起身抛投、转身扑倒、以身护兵的一连串动作,最终化险为夷。这一幕,成为现场300多名新战士最生动的血性教材。

  深山密林中,该旅一场实战化演练任务正进入关键阶段,距离上级要求的作业截止时间越来越短,操作都以分秒计算。忽然,吊车号手报告:钢缆卡死了!当时由于时间紧急,营长周涛带着一名号手爬到吊臂上,徒手拽起钢缆用力往回拉。钢缆上尖锐的断刺,扎进他的双手,鲜血直流,他咬着牙一点一点地往回收,20米、10米、5米……5分钟、3分钟、1分钟……距离任务结束时间仅剩几十秒的时候,故障排除。在这场与敌不见面的较量中,他们用血性赢得荣光。

  用本领守护阵地

  秋意渐浓,天高地旷。导弹发射在即,一场残酷的选择也终于开始。待发导弹只有1枚,而等待发射的营却有两个,必须有1个营成为备份。

  第二炮兵机关组织的抽签仪式过程很短,当从简易纸盒中抽出那个带有标记的乒乓球时,发射五营顿时欢呼雀跃。发射六营全体官兵则禁不住泪如雨下。当晚,开饭哨音响了几遍,但无一人走进饭堂。

  发射进入倒计时,天却降雨。这时,发射六营营长范金涛带领官兵,拉着特制的硕大伞具,主动为导弹“擎伞遮雨”。“巨龙”腾飞前,除核心单元外,其他人员必须撤离,发射六营官兵列队齐刷刷向导弹敬礼,转身离开靶场。

  洲际导弹官兵性质特殊,练就一身硬本领,但可能一辈子都无处施展。士官陈万领精通发瞄、控制等专业,被称为“陈万能”,他每天把专业书当小说看,津津有味深研不怠,最大的愿望是能够让亲手发射的导弹翱翔天际。旅长王锡民说,陈万领从没按下“点火”按钮,但我们储备着一大批像陈万领这样时时能“点火”的人。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27日 05:34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