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把“严以修身”作为为官从政的准则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六师一零二团梧桐镇党委书记、政委 魏凤云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言语朴实却寓意深刻,既是对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谆谆告诫,又是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为人之本,成事之要,为政之道,施政之德。

  一、当前社会中存在“修身不严”的问题及表现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谆谆教诲党员干部要严以修身,要“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但面对席卷而来的物质浪潮,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公仆意识缺乏、党性迷失,宗旨淡薄。他们有的信仰缺失,喜好求神拜佛,与“大师”为伍,对群众冷暖漠不关心;有的道德沦丧,莺歌燕舞,纸醉金迷,视公序良德为无物;有的大手大脚,热衷于“造盆景”“装门面”,作风“飘浮”。还有的思想动摇,“认钱不认人”,谁给钱就听谁的,对党忠诚意识动摇,为人民服务宗旨淡化,偏离了党领导的路线,辜负了党的栽培。有的有权任性,公车私用、公款消费,私自挥霍人民和国家的“血汗钱”,严重侵占了人民财产,亵渎了法律和党规党章;有的低级趣味。不分场合的讲淫秽话语,以讲黄段子为乐,俗不可耐,严重损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有的官商勾结,整天和商人老板“混圈”,招商不看“实力”看“钱力”,吃喝“搞关系”、送钱“走后门”,打乱了正常的经济发展秩序,阻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等等。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党员干部修身不严,禁不住考验,关键是其内心发生了畸变,为私情私欲蒙蔽了心境。众多落马的官员忏悔中,无一不诉说人生是从思想蜕变、心理失范开始走向滑坡的。严以修身,作为“三严三实”的首条,是由内而外的约束和要求。“心如水之源,源清则流清,心正则事正。”党员干部从严修身做人、为官从政,首先要做到“心正事正”,常修为政之德,常怀为民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无论小事大事都能把得住小节。无论事前事后都能守得住规矩,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挡得住诱惑,达到“竹影扫街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的境界。

  二、把握“三严三实”,践行“严以修身”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场修行。适应为官的不舒服、不自在,并让老百姓舒适度好一点、满意度高一点,这本身就是修身的过程,也是修行的过程。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讲,修身的诱惑干扰更多,修行的境界要求更高,不仅要严修,更要苦修,在“修”字上下苦工。

  一修信仰理想。人不能没有信仰。有信仰,有难不知难,有苦亦觉甜。缺失信仰,精神就会“缺钙”,灵魂亦无所依存。人民论坛曾进行过一项问卷调查,超八成受调查者认为,当前社会处于亚健康状态,“信仰缺失”居十大社会病态之首。在回答“哪类群体信仰危机最严重”时,超过半数的网友((占比57.5%))认为信仰缺失主要表现在党员干部群体身上。个人觉得,这个调查结果符合实际。近年来,一些党员干部在金钱、权力、美色等糖衣炮弹的诱惑下,动摇和丧失了最初的理想信仰,导致政治上变质、道德上堕落、经济上贪婪、生活上腐化,蜕变成“老虎”、“苍蝇”,给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巨大损失,严重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社会呼唤信仰回归,而信仰回归必须率先从党员领导干部抓起。党员干部能不能发自内心地接受从严的约束,自觉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根本的还要靠信仰作支撑。崇高信仰、、坚定信念不会自发产生,产生了也不会一成不变。信仰回归且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精神家园。

  二修宗旨观念。严修宗旨观念,应做到“四个不能丢”,即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不能丢;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胜利之本的基本观点不能丢;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本色不能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德情操不能丢。具体到工作中,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经常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疾苦,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和方法,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要经常深入到困难大、生活艰苦、群众意见多、工作基础差的地方去,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使群众不断从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三修权力观念。党员干部与老百姓的区别,就在一个“权力”上。我们总讲为民服务,为民,首先要畏民。《雍正王朝》主题曲《得民心者得天下》,讲明一个真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陈毅元帅曾讲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春晚小品《扶不扶》有句话,“民心若是倒了,想扶也扶不起来了”,发人深省。民心就是政权,畏民才能为民。官如畏民,民必敬官;官若为民,民必馈官。习近平在山东菏泽考察座谈时,引用了河南内乡县衙的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我们确需静心充分认识权力就是责任,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事实证明,权力是把双刃剑,善用则利国利民,滥用则引火烧身。党员干部应自觉摆正位置,正确处理个人同群众的关系、同组织的关系,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运用权力不能“任性”,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保持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的约束,做到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要守好公与私的分界线,坚决防止市场交换原则渗透到党内政治生活中来,绝不能搞权力寻租、权钱交易。党员干部为官用权,一定要心中有杆秤,手中有戒尺。

  四修领导能力。领导能力是党员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没有过硬的能力素质,就难以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许多党员领导干部存在“本领恐慌”的问题。有的专业能力不强,缺乏专业眼光和专业素养,对本职工作不懂行、不在行、不内行,甘当“南郭先生”、滥竽充数。有的创新创造能力不强,习惯于“吃老本”,不善于学习研究和应用新生事物。比如,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束手无策、茫然无措;对应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研究大而化之,办法不实用、措施不具体;对PPP、O2O等市场化的办法研究不深入、应用不充分。有的群众工作能力不强,不愿、不会甚至不敢与群众打交道。一个干部有没有能力,不是靠说,而是看你在干事中的表现,干成多少事。能力不会与生俱来,而是来自后天的努力,也就是说,能力是修来的。前段时间,我在报纸上看了这样一篇调查研究,18世纪以前,知识更新速度为90年左右翻一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更新加速到3至5年翻一番。近50年来,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还有人说,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要在工作、生活中养成勤于学习、敏于思考、善于总结的习惯,不断提高思维能力,丰富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打牢履职尽责的知识基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万般事,经风雨、见世面,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只有如此,才能增长才干,不断成熟,夯实为人民服务的基础。

  五修立世品德。品德是立世做人的根本,是党员干部为官从政的“命门”。 一个党员干部怎么样,群众不仅仅看你如何说,更看你如何做;不仅看你官德,更瞧你私德。品德不好的人,当了领导干部也难以服众,迟早要栽跟头。自律是一种能力。欲成小事,只需自励;欲成中事,还需自省;欲成大事,必需自律。这就是要求我们把“讲纪律、守规矩”当成一种自觉,自觉按原则、按规矩办事。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30日 15:38 来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一零二团 编辑:李佳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