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湖北省丹江口市深化“双找”活动 践行“三严三实”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今年来,湖北省丹江口市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围绕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续深入开展“有困难找支部、要办事找干部”活动,把“严”的要求和“实”的作风体现到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让“双找”成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庄严承诺和生动诠释,实现了“三严三实”要求全覆盖。

  多级联动,健全服务网络。坚持“经济、适用、美观”的原则,层层建好管好用好服务平台,保障群众有场所议事、有地方办事。一是建立四级平台。规范建设市政务服务中心和分中心,建立20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213个村(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和36个农村电子商务代办点,设置村民(居民)小组便民服务代办点800余个,形成上下互动、延伸到户的服务网络。二是拓展服务功能。实施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改革,把427项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到224项,全部纳入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在镇村平台提供党群服务、民政计生、农合农保等服务,在电商代办点提供网络代买代卖、物流快件收寄、网络缴费通话等服务,实现服务项目全覆盖。三是强化规范管理。设置为民服务首席代表257名,监督指导代办服务;选配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管理员258名、电子商务代办员72名、村民(居民)小组服务代办员800余名,负责平台管理维护和服务事项代办。同时,实行干部值班制度,每天安排专人值班,确保群众“找得到人、办得了事”。

  全员参与,优化服务队伍。坚持把“双找”活动与落实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结合,不断丰富联系服务群众途径,实现干部重心下移、服务下沉。一是县级干部驻点联系。市“四大家”领导每人联系1个乡镇(街道)、1个村(社区)、1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1-3家企业和2-3户困难群众,每年领办1件民生实事,每季度开展1次调研指导和联系帮扶,先后帮助争取资金400余万元,办理民生实事78件,解决群众困难120余个、企业经营难题43件。二是城乡互联结对帮扶。结合精准扶贫工作,135家市直单位与村(社区)结成帮扶对子,从市直单位选派“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各261名,588名乡镇(街道)干部全员驻村工作,联系帮扶困难群众3万余户,累计赴村开展工作1600余次,帮助筹措资金590余万元,培植特色产业150余个。三是村组干部组队服务。推进“十星级”党员争创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以村组干部为主体,成立政策信息宣传服务队、惠农服务队、民生服务队、解困帮扶服务队4支服务队,第一时间上门服务群众,累计化解基层矛盾2000余起,解决群众困难6000余件。

  务实管用,丰富服务载体。坚持问题导向,探索“四个一”的服务载体,真正为群众提供便利。一是一张卡片公开信息。规范印制并逐户发放《党群连心卡》12万余张,把服务承诺和代办事项印在卡片上,将乡镇驻村干部、涉农镇直单位负责人和村干部的联系方式向群众公开,让群众清楚能够办什么事、该找谁办、怎么办理。二是一本日记收集民情。开展党员干部“五进五访”和民情记录活动,进村入户走访群众,收集办事需求,将村情、户情、民情以及服务群众情况在《民情日记本》上如实记载,全市党员干部记录《民情日记》5000余本,建立了综合性民情库。三是一条专线答疑解惑。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24小时咨询电话,随时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和办事指导。在镇村服务平台设置监督举报电话,既提供政策解答,又受理群众监督,群众办事满意与否也能以此进行反馈,推动服务规范化。四是一个平台联通到户。结合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展“幸福新农村”电视平台用户5000余户,将党务、村务直接公开到户,群众在家就能看到村里的重要通知、进行服务事项预约和查询,真正做到“群众动嘴,干部跑腿”。

  从严规范,完善服务机制。坚持将“软约束”变成“硬规范”,构建科学有效、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推动服务水平提升。一是坚持全程代理机制。在市镇村便民服务窗口推行一窗受理、首问负责、全程代办、限时办结、服务评价等制度,事项办理满意程度由群众来评价,对不满意的进行约谈问责,群众满意率达到96.4%,实现群众办事有登记、有落实、有反馈。二是建立述职评议制度。每年初,各级党员干部都要做出年度为民服务承诺,年底分别召开市镇村三级述职评议大会,党组织班子成员把联系服务群众情况作为述职的重要内容,由党员群众进行评议,督促更好履行服务承诺。三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结合党员干部日常表现、工作实绩和群众口碑三个方面,每年底进行“三评”:党委考评、党员点评和群众测评,评议情况与奖励报酬、评先表优、教育培训、选拔任用“四挂钩”,有效促进党员干部真心实意服务群众、融入一线推动发展。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03日 17:49 来源:湖北省丹江口市委组织部 编辑:李佳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