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小村书记二三事——记辽宁北镇市正二村党支书王桂兰(下)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烈日,炎夏,正二村村口。一条县级公路打这里穿过。正是维护修路的时节,挖掘机轰声隆隆。

  顶着太阳,指挥工作的是位皮肤被晒得黝黑的农村女干部。她一面用嘶哑的喊声提醒挖掘机司机千万小心,莫碰到村边的果树;一面不停叮嘱村民一定把边沟修葺整齐。

  为了修这条路,施工方和村民时常出现摩擦。一遇到问题,只要她一句话,村民都听。

  辽宁锦州北镇市正安镇正二村的党支书王桂兰这么得民心,要从几个故事讲起。

  (一)

  老科技员郑玉文的二儿子也考上了大学。一家考上俩,村民们艳羡的不得了。

  老郑虽喜上眉梢,却心咽苦水。“那时,大儿子还在辽大读研究生,二儿子又考上,真不知该喜该忧。”

  农村科技员赚不了几个钱,几年前,老伴又半身不遂,偏瘫了。二儿子懂事:“爸,上个大学,不如学个手艺,给家还能多赚俩钱。”老郑束手无策,急得像锅台上的蚂蚁。

  这事儿传到了王桂兰的耳朵里。“咱农村出个大学生不容易,再困难也得上。”王桂兰东挪西凑筹齐了5000元钱。

  “没这救急的钱,真不知是啥状况了。”老郑说,“何止是我一家。谁家有了困难不是第一个想到桂兰书记?”

  “其实,王桂兰也不富,家里收入就靠养猪和种地,自己经常吃药打针,还要供两个孩子上学。”村妇女主任刘玉侠对王桂兰家的情况最了解:“桂兰对自己很抠门,家里除去电脑、电视,就没有像样的家什了,吃饭也经常是简简单单糊弄一口。秋收时,为了把花生秧里没收干净的花生拣出来,能蹲在地上扒拉半天。”

  (二)

  70来岁的老伴儿居然跑回了阜新娘家。原来,何连山和老伴白艳秋闹翻了天。

  这一“离家出走”就是仨月。何连山去找,老伴不回;儿子儿媳去找,也不回。可有一天,老伴儿回来了。“是王桂兰把她劝了回来,这事儿我一点都不知道。”

  “大夏天,从正二村赶到阜新我哥哥家,桂兰妹子和我聊了10来个小时。那时候,桂兰的爱人刚去世,孩子正在读书……”白艳秋觉得书记亲自来,不回去有点不近人情了。

  王桂兰去找白艳秋时,忘记自己是一个白血病人,没想到这么远的路,这么热的天也坚持了下来。“当时去也没多想。只是想怎么把她劝回来。”

  王桂兰是个热心肠,村里大事小情都离不开她。2013年8月,村里的两个孩子在采石场废弃的积水坑里玩耍时溺亡。大坑没有警示标志,也没有护栏,两个孩子的家长找采石场老板讨说法,却一直见不到老板,两家人精神几乎崩溃。

  王桂兰听说后马上召开村委会,“村民的事就是我们村委会的事,这个事,我们出头。”王桂兰开始一遍遍给采石场老板打电话,电话不接就顶着烈日到采石场和老板的住处等。找到人后又一遍遍谈,身体虚弱的她差点晕过去。“我第一次看到一个村干部为村民办事这么卖力气。”老板被王桂兰感动,为每家赔偿了8万元。

  (三)

  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这一老一小是农村在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大难题。如何让老人和孩子有个温暖的陪伴,一直萦绕在王桂兰的心头。

  为了照顾好他们,王桂兰带头建起了留守儿童之家,把70余名孩子安顿在一起。“当时我已经在北京任教,工资也不低,但被王书记的真情感动,答应她回村里看孩子。”正二村留守儿童之家的“家长”姚俊莲说。

  “爸爸不在家,出门打工了,妈妈别牵挂,宝宝挺好的……”一首自创的歌谣从正二村留守儿童之家里传出,透过窗户,记者看到了一群可爱的孩子,举着小手,在随着歌谣的节奏拍打。

  多年来,王桂兰组织成立了以助学、助耕、助老为主要内容的义务服务队,带领村民党员照顾留守儿童和老人,代耕田地、看家护院、代交电费等服务,解决了外出务工村民的后顾之忧。王桂兰说,新建的村部今年就启用,其中一层是留守儿童之家,二层是空巢老人之家。在这里,老人和孩子将得到更悉心的照料。

  延伸阅读

  【最美基层干部】正二村的当家人:王桂兰

  【最美基层干部】王桂兰:不给明天打欠条

  “不打欠条”的村支书——记辽宁北镇市正二村党支书王桂兰(上) (下)

  为百姓办事求一个“实”字——看村支书王桂兰如何当好“最美村官”(上) (下)

  “我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记辽宁锦州北镇市正二村党支部书记王桂兰(上) (下)

  丹心系民生 深情洒沃土——记辽宁省锦州市正二村党支部书记王桂兰(上) (下)

  辽宁省锦州北镇市正安镇正二村党总支书记王桂兰:“我没给任何人留下欠条”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14日 05:56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田延华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