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从严抓好县委书记队伍建设这项战略工程

——各省区市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情况综述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县委书记是党的执政骨干队伍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各省区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从严治吏要求,特别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初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和七一前夕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的重要讲话要求,从严选配、从严教育、从严考核、从严监督,培养选拔了一大批符合“四有”(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和“四个人”(政治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班子的带头人)要求的县委书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干部支撑。

  从严选拔配备,夯实县委书记队伍建设基础

  各地坚持按照好干部标准和“四有”“四个人”要求,严把县委书记人选条件和标准,拓宽选人视野,严格选拔程序,真正把县委书记选好配强。

  严把标准条件。青海针对多民族聚居、维稳任务较重的实际,把熟悉民族宗教政策、具有维稳工作经验作为选配县委书记的重要条件。甘肃、四川、海南等地选拔县委书记时,坚持没有县市区工作经历的不用,注重选拔工作经验丰富、熟悉基层情况、对群众有感情的干部。山西、广东、湖北等地把廉政审查融入选拔全过程,严格审查政治纪律、廉洁自律、干部档案、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内容,严把廉政关。

  拓宽选人视野。青海探索实行县委书记人选无任用推荐考察制度,建立了一个由优秀干部组成的县委书记后备人选库。安徽将县委书记后备队伍来源向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延伸,扩大县委书记人选范围。陕西每两年从省直部门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县委副书记或政府常务副职,作为县委书记后备人选重点培养。上海、北京、云南等地打破条块分割,全面统筹干部资源,综合比选县委书记人选。山西注意从具有乡镇党政正职经历的干部,特别是从优秀的县党政班子成员中选拔县委书记。

  严格选拔程序。江西进一步规范县委书记动议程序,对动议主体、动议时机、综合分析、人选酝酿、拟定方案等环节提出明确要求。新疆、甘肃、四川、云南等地充分分析市州党委意见、民主推荐情况、干部一贯表现、执纪执法部门意见等,差额酝酿、反复比选,提出县委书记动议人选。广西规定只有当自治区、市两级组织部门意见一致时,方可确定县委书记动议人选;只有当两级纪检机关同时开“绿灯”时,才能启动考察程序。吉林严格控制县委书记任期内岗位变动,任职不满3年的一般不进行岗位调整。

  从严教育培训,大力提升县委书记执政能力

  各地针对当前县委书记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重点抓好党性教育、专题培训和实践锻炼,着力提升县委书记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发展本领和驾驭全局的能力。

  强化党性教育。西藏组织开展县委书记“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教育,引导县委书记扎根西藏、奉献西藏。河南专门组织30余名新任县委书记到焦裕禄纪念园,实地接受党性教育。内蒙古开展“做焦裕禄式好干部”大讨论,邀请焦裕禄女儿焦守云为县委书记作专题报告。贵州开展县委书记“党性·廉政教育周”活动,集中对县委书记进行党性党规党纪教育。福建召开县委书记座谈会,邀请受表彰的4位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现身说法”,筹备举办谷文昌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引导大家学典型、争先进。

  抓好专题培训。宁夏、山东、吉林等地定期举办县委书记专题培训班,围绕“如何当好县委书记”“如何推进县域治理”等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贵州建立县委书记集中轮训制度,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带头作辅导报告。西藏抓好援藏县委书记进藏前任职培训,对汉族县委书记进行藏语培训,对藏族县委书记进行汉语培训,提高他们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河北选派172名县委书记赴沿海发达地区培训,黑龙江连续两年组织边境地区县委书记开展境外培训,引导他们开阔眼界、解放思想。

  加强实践锻炼。河南每年有计划地选派45岁以下县委书记到沿海地区和急难险重岗位挂职锻炼,提升履职本领。浙江要求县委书记在“五水共治”等重点工作中当标杆、作示范,去年起每季度召开一次省委书记主持并现场点评的县委书记工作会,加强经验做法交流,推动重点工作落实,促进县委书记在实践锻炼中成长。江西去年对6名县委书记进行了跨市交流,通过异地任职锻炼,提升其治理县域的能力。

  从严考核激励,激发县委书记干事创业热情

  各地根据不同县域情况,分类制定考核指标,实施差异化考核,及时提拔重用实绩突出的县委书记,充分激发他们的干事创业热情。

  实施差异化考核。江西、甘肃等地将所辖县市区划分为重点开发区、农业主产区、重点生态区3种类型,分别设置考核指标,分类进行考核,增强考核的针对性科学性。贵州调整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地处重点生态功能区、不具备新型工业化发展条件的10个贫困县取消GDP考核,对其余40个贫困县降低GDP考核指标权重。重庆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一对一”当面反馈区县委书记考核情况,并将考核结果作为研判、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湖南对连续3年排第一类县市区前两名,排第二、三类县市区前四名的县市区委书记,优先考虑提拔任用。

  做好表彰激励。一些地方注重选树先进典型,定期评选表彰优秀县委书记。内蒙古制定县委书记表彰制度,计划每年选树一批优秀典型。江西在推荐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人选时,同步评选了7名全省优秀县委书记。河北今年表彰100名“百姓喜爱的好官”,其中县委书记7名。广东、广西、福建等对本地荣获表彰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事迹进行深入宣传报道,营造赶学先进的浓厚氛围,树立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同时,各地注重选拔使用优秀县委书记,充分调动县委书记积极性,激励他们更好地为党和人民履职尽责。

  从严管理监督,督促县委书记廉洁从政

  针对县委书记权力大、监督难的实际,各地坚持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促使县委书记廉洁从政、健康成长。

  改进谈心谈话。各地坚持把谈心谈话作为县委书记日常管理的重要手段,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纠正。山东、广西等地新任县委书记均由省(区)委组织部长进行任前谈话,逐条反馈考察中了解到的不足,对突出问题进行重点提醒。天津市委主要领导每年至少同区县委书记单独谈心谈话1次,市委组织部领导定期与区县委书记谈心谈话;西藏、辽宁等地要求地(市)委书记每年至少与县委书记谈心谈话1次。江苏开展“市县家家到”谈心谈话活动,并把县委书记作为重点对象逐一走访。

  规范权力运行。山西强化县委书记“六权治本”理念,大力推行“依法确定权力、科学配置权力、制度约束权力、阳光行使权力、合力监督权力、严惩滥用权力”,规范县委书记权力运行。新疆建立县委书记权力清单,规范县委书记职责权限,做到“法定职权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江苏进一步规范县市区党政正职工作分工,严格实行一把手末位表态制度,充分发挥集体领导作用,强化权力监督,促使县委书记秉公用权、为民造福。

  强化日常分析研判。浙江省委组织部每季度开展分析研判,请省发改委、经信委、统计局等单位提供各县委书记工作推进情况,指导各市对县委书记履职情况进行分析研判,研判结果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天津、重庆等地坚持每半年对区县委书记履职情况进行一次分析研判,对班子运行不畅、信访舆情较多、干部队伍出问题、工作状态不佳、党建工作不力的区县党委书记,点明问题,分析原因,促进整改提高。安徽采取不打招呼方式,直接深入县直单位、乡镇、村(社区)走访,了解掌握县委书记履职情况,与研判情况相互印证,提高研判准确度。

  创新监督管理制度。一些地方强化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台有关制度,从严监督管理县委书记。上海明确规定区县党政正职的配偶不得经商办企业,其子女及其配偶不得在其管辖的地区或业务范围内经商办企业。陕西要求新提拔的市县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必须在工作地安家,其配偶要随调随迁,并作为提拔使用的必要条件。甘肃从2013年起每年对县市区党政正职开展经济责任和机构编制“双审”工作,目前已完成43个县市区“双审”任务。山东建立县委书记信息台账,及时记录通过“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任职考察、日常考核等渠道了解到的表现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督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21日 14:27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焦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