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福来(左)手把手地教徒弟张妍讲解抗战历史。记者 王昊男摄
作为“七七事变”亲历者,日军的暴行成为郑福来心中永远抹不掉的记忆。为了传播那段充满血泪的历史,60多年来,郑福来在卢沟桥畔坚守着、讲述着,同时也在思考着。
“那会儿杀个中国人,就像碾死一只蚂蚁”
78年前,“七七事变”的隆隆炮声将年仅6岁的郑福来从睡梦中惊醒,他与母亲一起开始了逃难。长辛店、固城、保定……沿途所见,尸横遍野、惨不忍睹。
“我们当时沿着铁路线走,到处都是尸体,把路都堵了。”忆起当时情景,郑福来仍历历在目。为让孩子们少些惊吓,大人让孩子们闭上眼。但好奇心让郑福来睁开了眼睛,“太吓人了!回到姨家的时候,我就开始做噩梦,梦里都是带着血的死人……”
由于不放心留在卢沟桥畔的亲人,逃到保定后,郑福来的母亲又决定带着他回家。在宛平城自己的家门口,郑福来再次目睹了日军的暴行。“我一个街坊的姐姐,被日本鬼子抓到兵营强暴,最后是抬回家的,不久就死了。”
自家三间灰土房的门窗没了,房子被炮弹炸没了顶。离郑福来家30米远的岱王庙原是中国军队的驻地,后来成了日军的军营。“那会儿杀个中国人,就像碾死一只蚂蚁。”郑福来回忆:为了训练军犬,日本人在街上随意抓人,然后放狗撕咬;在卢沟晓月碑亭后面,13人被日军集体杀害;吴振山的二叔经过日本岗哨时没给鬼子行礼,就被一刺刀捅死;郭均的爷爷在河滩捡柴火时,被日军试新枪打死……
“日本鬼子根本不把我们当人!”郑福来说:“如此滔天罪行,作为亲历者,我必须告诉后人,给历史一个交代!”
“一定要把弹痕留下,这是罪证”
郑福来担任过很多职务,除了卢沟桥镇镇长,最让他念念不忘的就是修复宛平城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当年,宛平城城墙上的弹痕得以保留,郑福来举足轻重。
“那时,我们这儿大搞养猪,为了盖猪圈,有些人就提出把城墙拆了。”郑福来当时就表态:“养猪可以,城墙不能拆,一块砖都不行。”由于日本人当年的破坏,加上年久失修,宛平城变得伤痕累累、破破烂烂。上世纪80年代,宛平城修复工作正式启动,郑福来担起了重任。
“修城墙时,什么意见都有:就一条,一定要把弹痕留下!这是罪证。”郑福来说。
“为了城墙上的这些炮眼,郑哥可是出了大力。”与郑福来同村的张耀对修城墙的事记忆犹新。在郑福来的努力下,经上级领导批准,宛平城城墙上的弹痕最终得以保留,城墙也得到修缮。现在,城墙上的弹痕,不但成了到宛平城参观游客拍照最多的地方,也是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必到之处。
“歪曲侵华历史,我们绝不答应”
60多年来,郑福来以弘扬抗战精神为己任,一直坚守在卢沟桥畔;听过他讲解的人不计其数,听众中既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其中还包括不少日本人。
“有些日本游客听了我的讲述,很不高兴;他们不愿听‘侵略’这两个字。”郑福来有些激动:“不愿听也得讲!事实就是事实,不论是谁,歪曲侵华历史,我们绝不答应!”
在讲述的同时,郑福来也在思考:“日本人民和日本军国主义是两回事,要区分开来。”郑福来说:“中国有句古话叫‘远亲不如近邻’。我们愿意同日本人民友好,但日本右翼分子肆意篡改教科书,使许多日本人不明真相。”
“现在,每次看到日本否认侵华历史的新闻,我都会记录下来……”郑福来挥舞着手臂,“我是历史的亲历者,要用亲身经历粉碎他们的谎言!”
仇恨可以放下,但国耻绝不能忘记。“我受过那场战争浩劫,灾难绝不能重演。”郑福来说:“必须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了解那段历史,记住那段历史!只有铭记历史才能珍爱和平。”
(此文原标题为“告诉后人 给历史一个交代——记八十四岁卢沟桥镇老镇长郑福来(下)”)
延伸阅读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