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杨波:“厚脸皮”的第一书记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杨波在和村民座谈了解情况。资料图片

  “要我参加新农合,除非你们垫钱”“才400元,拿1000元来还差不多”“要跑到村委会去领?除非你们送上门来”……

  2010年,贵州六盘水市启动驻村帮扶工作,在六盘水市钟山区民族宗教事务局工作了6年的杨波,申请来到大湾镇海嘎村,成了贵州海拔最高自然村的第一书记。刚来就碰了一鼻子灰,上门动员村民参加新农合、修厕所、抗旱领水,听到最多的是‘除非’两个字。

  可这并没有打消杨波的念头,“海嘎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不下山。”

  孰料,“一语成谶”,这一驻,就是三届,5年韶华。

  “坡脚喊来坡上听,走路走得脚抽筋;吃的都是洋芋饭,穿的全是布巾巾。”海嘎360多户人家,2010年人均收入才1600元。拔穷根,除了突破交通地理限制,更要搬掉村民思想上的“大山”。

  “搞计生、低保这些工作他带头去,谁家有点大事小事他也跟着凑。”村民罗义说,慢慢地,杨波成了村里“脸皮最厚”的人,“一来二去混熟了,这个‘厚脸皮’的称呼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变成‘杨兄弟’‘小杨哥’了。”

  与杨波交流中,村民提了心愿:“杨书记,你要能修通村民一组到村里的路,就是给我们做了件大好事。”于是,杨波找到了“娘家”——钟山区民宗局,申请到2万元启动资金;他又和包组干部到村民家中挨家挨户做工作,凑了1.8万元,村民自发投工投劳,一条700米的硬化路很快修成。

  就这样,村民开始信杨波了,他还托人到村里教村民搞土鸡养殖,第二年就见了效益。村民喝酒打牌的陋习也越来越少,来找他咨询政策、琢磨路子的人越来越多。

  2012年,第二批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启动,大湾镇党委书记王渊拿到名单,吃了一惊,“怎么还有杨波?”

  尽管这次任期只有一年,但在前期摸遍海嘎每个角角的基础上,杨波争取到200万元为村里建起9个种养殖基地,引进苦荞、土豆等作物,成立“海嘎四季青种植农民合作社”,并注册绿色食品商标,把土疙瘩变成了金元宝。

  2013年,第三批驻村工作开始前,杨波早已决定再留下来接着干。“当时韭菜坪搞旅游开发,杨波又厚着脸皮泡在项目指挥部,硬是为村民争取到了边沟开挖、土石方清运的活,另外,他还为村里300人争取到了就近务工的机会,当年村民务工总收入超过400万元。”村支书陈大荣说。

  摆烙锅摊、卖柴火洋芋、搞农家乐……村民的收入芝麻开花节节高。2014年,海嘎人均纯收入达到6830元。

  2014年,杨波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离别,一向身体健康的父亲突然辞世。接到消息,杨波一路哭着回家。那时,正值驻村工作再行换届。“母亲年纪也大了,我不愿再经历同样的痛。当时真想走,20多个乡亲奔波几百公里来悼念我父亲,一边安慰我一边用怯怯的眼神看我,欲言又止,他们是怕我离开,把他们丢在半道上。”杨波回忆。

  “娃娃,你虽然没见到父亲最后一面,但他给你留了话,‘让小波好好干,你们要支持他’。”母亲的话解开了杨波的心结,他决定再接着干下去。

  “杨书记回来了,杨兄弟回来了。”村民们奔走相告。

  “去世的人已然离去,活着的人,尤其是一名党员,终归要做点有意义的事,留在这里,我很幸福。”杨波吐露心声。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29日 07:42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钟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