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标本兼治“为官不为”

四川乐山市委书记 唐坚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为官不为”,损害党委形象,延误地方发展,辜负群众期望,是新形势下侵害党“肌体”的一颗“毒瘤”,直接影响“十二五”收好官、“十三五”谋好局、“四个全面”落好地,必须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做到治庸提能、治懒正气、治散聚力、治拖增效。

  问题在表象,根子在思想。“为官不为”,是理想信念的“软骨症”、高压从严的“焦虑症”、传统思维的“依赖症”、能力本领的“恐慌症”的综合表现,反映干部理想信念淡化、进取精神退化、责任意识弱化。治理“为官不为”,核心是解决“总开关”问题,就是要把“三严三实”教育真正融入到党员干部日常管理监督中,常态化武装头脑、加固信仰、锤炼党性,解决好思想“贫血”、精神“缺钙”、行动“乏力”的问题。

  “逗硬”是治不作为的关键。“不为”之风,某种程度上与不敢逗硬、怕得罪人相联,整治工作时断时续、时紧时松,处理干部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不仅没形成威慑,反造成破窗效应。要把“严实”要求挺在前面,强化执纪问责,既对“不为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也对整治中讲私情、讲关系、讲面子等“另类”不作为的严肃查处、决不姑息,让干部形成“当官须有为”的自觉。

  整治“不为”,既需外念“紧箍咒”,也要内激“精气神”。从本质上讲,“为”与“不为”都是干部内生动力的表现,只有坚持一手整治“为官不为”,一手激励“奋发有为”,让不干事的“没出路”、想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得实惠”,才能实现长效治理。要强化正面激励引导,兑现干部正常待遇,注重以评先、评优、评奖等方式强化精神激励,以培养、锻炼、使用等方式强化政治激励,以改善工作、生活、关怀等方式强化待遇激励,真正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用人导向是最大的激励。一个地方政治生态良好,对奋发有为者及时提拔重用,干事创业便蔚然成风,反之,则“逆淘汰”现象严重,“为官不为”就会蔓延。要坚持“好干部”标准,“三严三实”要求,“忠诚、干净、担当”,“四有”等选人用人导向,注重以项目落地说话、以群众满意说话、以廉洁自律说话,完善以实干为导向的差异化绩效考核体系,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让位、不为者失位。同时,对敢干事、能干事、有担当的好干部,组织上要主动撑腰壮胆,把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27日 15:39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燕妮 打印